查看原文
其他

服务民生、引领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在四川大显身手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制造 2024-01-09


“希望帮助申报‘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顺利通过。”近日,宜宾市中小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刘倩帮助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服务的57家中小企业,完成了2023年度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初步评审,“预计7月中旬将公布最终省级专精特新通过名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它们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6月19日,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在培育新主体上下功夫,一手发挥骨干龙头企业“链主”作用,一手推动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中下游企业协同、内外资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近日,记者深入四川省中小企业开展调研,采访企业如何做好创新和研发,在促进城市发展、服务民生和引领行业发展中贡献重要力量。



聚焦“强企业 ”,专注细分市场

企业与城市共成长

<<<<

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川动力”)位于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叙州园,由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创立,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多档位电驱动系统研发、生产、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丰川动力的厂房,一批长约1米的电驱动桥堆放得整整齐齐。“它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加上变速器。”丰川动力副总经理樊刚介绍,企业成立初期主要是为不同车型、厂家开发全系列的电驱动机械变速产品。


丰川动力厂房内堆放得整整齐齐的电驱动桥


“多档位电驱动控制技术,由团队合伙人,丰川动力董事长、总经理陈红旭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提出。该技术创新性地解决了电动汽车变速箱换档冲击大的难题。”樊刚说,2017年陈红旭组建了创业团队,在首届金砖国家创客大赛获得金奖后,各路投资者纷至沓来,“家乡的发展规划吸引了我们,而换挡技术又需要丘陵山坡的自然环境作为应用场景,于是就选择了宜宾。”


“作为没有市场经验的博士,创业根本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讲起这一段,樊刚露出一丝苦笑。丰川动力的第一代产品是电动物流车动力系统,起初团队以为西部山区的电动物流车应搭载更强的动力系统来爬坡,“但事与愿违,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花钱去装让动力更强的变速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好不容易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却卖不掉。”


“这时有人提出,既然产品卖不掉,不如换赛道,寻找细分领域。”樊刚说,经过走访,发现部分景区的电动观光车因承载力有限,爬陡坡时动力不足,于是团队决定转战电动观光车动力系统开发。经过潜心研发,2020年上半年,电动观光车动力系统研发成功。同年国庆节前,丰川动力接到订单,四川毕棚沟景区采购了搭载他们动力系统的30台电动观光车。


订单来了,考验也随之而来。由于产品没经过严格的环境适应性测试,车辆故障率非常高。黄金周毕棚沟景区游客爆满,为解决故障,丰川动力的2位博士和几名工程师在景区蹲点。


“毕棚沟景区地处高原,他们一手拿着氧气袋,一手拿电脑改代码,没日没夜地修车、更换配件、修改控制参数。”樊刚说,这一次尝试走了弯路,但积累了经验。几年时间里,丰川动力又拓展了5个细分赛道,电动物流车、电动观光车、电动环卫车、电动重卡、电动乘用车。


“产品只有在场景中不断更新迭代,才能被市场所选择。”樊刚说,2021年,宜宾市叙州区采购了一批电动环卫车,并帮助丰川动力寻找应用场景,23辆电动环卫车交付至今都使用得很顺利,而该款电动环卫车产品也已推广到其他城市。


“为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宜宾市政府给予了我们各方面的支持,除了提供应用场景外,还帮助申请省市和国家的项目。”樊刚说,“保姆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正帮助他们努力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发展。因缺少基础工程师,丰川动力寻找出一种“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开设“丰川大学堂”、校企共建“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实训室、在公司设置教学实践基地、接收学生实习、参加技能大赛等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实训。


丰川动力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忙碌


目前,“丰川大学堂”与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新能源汽车、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达400人以上,是企业与城市共成长的一次探索。


聚焦“强创新”,专注特殊领域

小卫星服务大民生

<<<<

“201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时,我们在现场很激动。当时商业卫星的发射并不容易,卫星发射成功后,公司所有人都在欢呼。”回忆起“成都高新一号”上天的时刻,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赵宏杰依旧觉得很振奋,“那是四川省首颗自主研发的商用卫星。”


国星宇航展厅内展示的卫星模型


据了解,自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航天领域以来,以商业火箭、卫星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增长。


2021年,国星宇航正式为国家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提供服务,其“星云平台”应用于海量卫星数据成果的平台化服务,实现卫星数据“生产—发布—应用”的一体化即时服务体系,支撑生态破坏主动发现系统、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用卫星互联网技术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基于AI卫星互联网技术和服务能力,国星宇航研发的应急救灾领域产品——“地灾之眼、林业之眼”,以及数字孪生领域产品——“城市之眼、园区之眼、交通之眼”等产品,已落地四川、西藏、云南、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林业之眼’平台利用卫星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林区生态资源普查、生态修复监督、森林火险预警、违法盗伐防范、违法耕地占用、违法违建核查等工作。”赵宏杰说,在防灾减灾方面,小卫星也有大作用,“‘地灾之眼’是我们的核心应用产品之一。它的‘火眼金睛’能时刻‘盯住’山体位移,一旦有滑坡、泥石流征兆,可以通过配套系统及时发出预警,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国星宇航于2021年7月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5月,又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是主管部门和行业权威专家对国星宇航在创新科技领域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的认可。”走进国星宇航,即便是周末,办公室里仍有不少人在岗位上忙碌。赵宏杰透露,未来国星宇航将建设卫星工厂,批量化生产制造卫星,以带动更多的创新应用和相关卫星产业链企业。


“今年,公司有3颗卫星同时研制,其中1颗已经出厂,计划6月底在酒泉发射。”赵宏杰称,该卫星搭载了一块屏幕,所有技术验证都可在屏幕上显示,通过卫星上的摄像头拍摄画面并传输回地面。


对于未来愿景,赵宏杰说,是让航天技术触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离大家的生活更近。他说:“我们秉持‘和祖国在一起’的价值观,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做好产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高研发”,专注创新引领

高科技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

“超兴奋、超开心,能代表公司在现场发布Dual Light超级混光技术。”5月10日,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米”)在宜宾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召开2023春季新品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新产品、新技术,向消费者公布了投影画质的新成果。现场发布人之一、极米产品经理杨雪松说:“全新的技术和产品,让大家感受到在研发上投入的回报。”


极米产品经理杨雪松介绍新产品的特性


“我们一直注重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费用为1.39亿元,2021年研发费用为2.63亿元,2022年研发费用为3.77亿元,研发费用逐年提升。去年极米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2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84项。”极米高级技术总监唐传奇说,“为什么选在宜宾,而不是在成都或其他城市发布这样重要的成果?因为宜宾有特殊意义。”


据悉,自2021年入驻宜宾以来,极米一直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步伐,在三江新区建成了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集光学研发制造中心、品质测试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等于一体,进一步巩固了极米智能投影设计、研发、制造的产业链闭环。同时,宜宾三江新区也具备规模相当的产业集群和多元化的产业链,为极米提供了成熟的配套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唐传奇表示,极米在促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方面,也积极努力。“公司采用‘垂直整合’策略提升创新研发实力。横向,是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做到‘端到端’全链路闭环;纵向,是从底层技术开始,在企业内部实现投影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创新和生产的全链路闭环。”


早在2020年12月,极米已成功入选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如今的极米,成长为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创企业,打破了国外品牌在中国投影市场的垄断局面,在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过程中,让更多高科技产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极米投影仪产品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17寸黑白电视,很多人都挤我家来看电视;今年‘五一’,我带极米投影回家,自己安装了100寸的幕布,在院子里放起了大电影,邀请了很多的亲戚。看着大家脸上对全新观影体验的欣喜和认可,我觉得很满足。”凌景鸿是极米整机生产部的主管,在广州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他,2年前,回到宜宾工作,“回来后,并没有觉得差距很大,反而感受到了很强的创新活力,加上企业完备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家干劲十足!”


为推动更多企业在创新研发上下功夫,四川积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助其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已启动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培育国家级“领航”企业,力争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四川目前共有专精特新企业3403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0.6%。”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企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自身特长,发展韧性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作用愈发明显。


未来,四川省将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完善融通发展支持政策,全力建设“上下游成链、左右岸配套”的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优质企业群体,积极培育一流企业,打造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使集群成为四川省优质企业的“集聚地”、产业创新的“策源地”、融通发展的“新高地”。



👉️在“小”与“大”中探寻四川中小企业“逆风飞扬”的秘诀


👉️上天入地 看身怀绝技的“专精特新”们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